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诗人在这里不说“朝朝四百八十寺”,而说“南朝四百八十寺”,显然别有意蕴。南朝统治者佞佛,劳民伤财,修建了大量寺庙,《南史·郭祖深传》说:“时帝大弘释典,将以易俗,故祖深尤言其事,条以为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据此,杜牧说“四百八十寺”显然说少了。如今“南朝四百八十寺”都已成为历史的遗物,成为江南美妙风景的组成部分了。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显丰富。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一句一景,各具特色。这里有声音有色彩,有空间上的拓展,有时间上的追溯。在短短的28个字中,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
江南春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其实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厌恶。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著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当然,在欣赏的同时,偶而浮起那么一点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表达了作者的情绪很中性,既无明显的憎 ,也无明显的恶,仅仅是在单纯地写景、咏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四百八十”并非确指,而是形容数量之多。南朝时皇帝和官僚大都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五百余所。诗人说:你看呐,昔日这里到处都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庙,而今那无数的亭台楼阁却都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句子出处
出自《江南春》,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极其有名的一首七言绝句,写尽了江南春色的迷人,明媚时的春光,烟雨时的蒙蒙,令人心旌摇荡。
关于这首诗的主旨,后人有许多分歧,有人认为诗人是在尚儒排佛,以古讽今,讽谏统治者滥修佛寺大兴土木,只会造成民生凋敝,国力衰弱。
有人则认为这是一首单纯的写景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赞美与神往,毕竟杜牧与江南的缘分委实很深。孰是孰非,也不好妄加评判,但并不妨碍对这首诗的喜欢,对江南美景的向往。
(2分)林散之的此件草书作品用笔老辣,线条摇曳多姿;行间布白,不计工拙,用墨大胆,自然奔放。
试题分析:草书的一般特点为: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草书艺术之美宛若无言而有诗篇之意蕴,无动而有舞蹈之神形,无色而有绘画的斑斓,无声而有音乐的旋律。了解草书的一般特点,再结合林散之的作品简要解析即可。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发表评论